Sep 24 2017
数码生活跟我来之“电子行业的热门话题”
苹果将于本周二发布下一代iPhone,但是现在有一个大问题:iPhone 8(或iPhone Edition,或者其他名称)的价格可能会超过1000美元。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它比最低存储容量配置的iPhone 7 Plus的价格高出125美元。实际上,iPhone本来就比相同配置和性能的Android手机比如谷歌Pixel和三星Note 8贵上几百美元了。
因此,这就有些风险了。苹果肯定希望新款iPhone发布后人们把目光放在这款手机有多酷上面,而不要去讨论它的价格有多高。
美银美林分析师沃姆希-墨翰(Wamsi Mohan)和他领导的团队最近跟客户们说:“任何超过1000美元的价格就像iPhone 8最低的SKU的价格一样,可能会对需求造成不利影响。”
那么,苹果将如何说服消费者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一款与他们目前仍在使用的手机一样的新手机呢?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马克-莫斯科维茨(Mark Moskowitz)及其领导的团队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他们认为苹果可能会通过赠送一年的免费服务比如Apple Music和200GB的Cloud存储服务来劝说消费者购买iPhone 8。一年的免费服务价值大约156美元,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iPhone 8的价格下降到844美元,更加有吸引力了。
莫斯科维茨的分析是建立在对无线服务客户进行的一项调查之上。调查发现若以1000美元的价格来销售,苹果也许只能售出大约4000万部iPhone 8,但是如果新产品附送Apple Music和iCloud存储服务的话,苹果大概可以售出6440万部iPhone 8。
巴克莱银行估计,这可以为公司贡献7%或98亿美元的iPhone收入。
巴克莱计划有一个令人信服的逻辑。Apple Music业务所在的苹果服务部门是该公司中唯一一个增长强劲的部门。通过在短期内免费提供服务,将新消费者锁定到苹果服务上,可能会给苹果带来巨大的回报。如果你所有的歌曲和照片都被锁在iOS里,就很难切换到非苹果手机。这就是为什么苹果的客户很难摆脱他们所依赖的各种iPhone应用的原因。
在近期财报显示手机业务持续面临沉重亏损情况下,相关消息透露HTC与谷歌达成协议,计划最快今年底前将手机业务转卖给谷歌,借此让谷歌可获得全面手机软硬件设计研发能力,而HTC则可因此摆脱手机业务沉重压力。不过,目前包含HTC、谷歌军未对此说法做回应。
此项说法源自工商时报取得消息,其中指出HTC因目前手机业务亏损压力持续加重,因此当谷歌有意收购将其收购,双方更传出已经进入最后洽谈阶段,预计最快年底之前将公布此项消息。
从HTC与谷歌过去合作关系来看,从第一款Nexus One合作开始,一直到去年推出的谷歌 Pixel,双方始终维持深度合作模式,同时HTC本身推行机种也多半由谷歌提供资源协助优化。
不过,当谷歌从去年开始主打自有品牌,并且开始强化本身硬件设计能力,而不再仅局限于软件、内容提供,而是希望能比照苹果软硬件均由自己一手包办,因此收购目前手机业务面临困境的HTC,或许将成为最划算的投资方案,而非从零开始累积硬件设计经验。
而将手机业务转让给谷歌后,HTC依然可在虚拟实境等应用与谷歌等厂商深度合作,甚至能在财报中摆脱沉重的亏损压力,并且全面将发展重心转向目前较多人关注的虚拟实境项目。
许多人对于HTC过去布局手机市场多年,却从原本极盛发展变成连今年热销旗舰机种HTC U11也无法挽回衰退局面感到惋惜,但从HTC先前开始强调转型成为科技公司,而非仅专注于手机产品研发,甚至后续更着重虚拟实境市场应用布局,或许也代表HTC已经看见手机业务将面临瓶颈,因此此时与谷歌达成转售协议,对HTC而言可能是不错的买卖。
至于对谷歌来说,也能因此获得手机硬件研发能力,甚至无需沿用过去Nexus或现在Pixel与手机厂商合作代工量产,一来可避免手机品牌厂商被视为沦落代工的窘境,同时也能对既有合作伙伴在软件技术提供部分公平对待,避免破坏原本Android操作系统公开、平等使用原则。
转售手机业务并不见得能立即改善HTC现况。
但HTC将手机业务转售给谷歌是否就能摆脱营运压力?短时间来看应该有点困难,一来在于许多人对于HTC的印象仍停留在手机品牌,二来即便目前HTC VIVE、与谷歌合作的一件式虚拟实境头戴设备吸引不少市场关注,但仍无法为HTC带来明显营收,同时市场对于虚拟实境应用仍处于观望阶段,加上微软等厂商开始主导价位更低的虚拟实境件验设备,就目前HTC VIVE价格即使已经调降但整件仍偏高,使得一般消费者购买使用意愿可能不大,HTC若仅将发展机会投注在虚拟实境市场的话,恐怕会有不少危险。
所幸HTC并非仅将重心压住在虚拟实境,同时仍在其他科技产品投入发展,例如先前推出的行动健康照护检测仪 「Tricorder」,或是透过手机扫描QR Code确认用药时间与相关资讯的「用药通」App,借此以转型科技公司形式布局创新市场发展,只是现阶段多是市场看法仍认定HTC为手机厂商,同时面临市场发展困境局面,使得HTC要能在此波逆势中重新站起,恐怕还是要花费更多力气,绝非单纯将手机业务转卖给谷歌就能获得改善。
给记者一个流行语,他可以扯上一天。给记者一个调查和探索的话题,整个行业都会连续几年反复炒作。即使这个话题是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不断接收到媒体有关技术灾难的警告。机器人和AI会让所有人失去工作就是其中之一。虽然IBM的Watson系统销售高于预期,但是人们仍然对此存有怀疑。而像富士康这样的公司,即使雄心勃勃,但自动化水平也才刚刚达到目标的2.5%。此外,有关自动化影响的研究也很少。主流媒体认为,技术和组织障碍可能很难克服。
如果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不足以恐吓公众,那就写写机器人起义吧。有关机器人最新的恐惧话题大概就是据说Facebook的两个聊天机器人发明了一种“秘密语言”,根据记者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种新语言让Facebook不得不终止了这项实验。
起因
2017年6月14日,TechCrunch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这项实验:Facebook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把谈判当成一种游戏。他们试图强制机器人了解游戏的规则和有限的谈判语言。
2017年6月15日,The Atlantic发布的一篇文章中隐晦的表示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对话和人类语言有着极大的不同。这篇文章宣称机器人不是在废话,而是开发了自己的语言达到谈判的目的。
这篇文章成为了机器人威胁论雪崩的开始。雪球越滚越大,细节也越来越多。到了7月底,媒体的报道变成了这样:“Facebook的聊天机器人使用只有机器明白的奇怪语言进行交流,Facebook研究人员处于担心关闭了系统。”
看到这样的描述,我几乎可以想象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在无菌室内检查着毒气管道是否断开,并相互辩论智能、灵魂的含义。(也许这不仅仅只是我的想象,但事实上,许多文章都在以终结者和西部世界的影响来描述这一事件。)
不过,随后Gizmodo和一向持怀疑态度的Y Combinator News开始质疑故事的真实性。美国著名的谣言粉碎网站Snopes也开设了对应的专属页面。
真相
这些持有怀疑态度的网站详细的解释了真相,表示并没有机器人起义发生,也没有人终止了这一实验。在话题热度炒起的前一天,New Scientist从技术角度解释了Facebook的做法:
“第一个机器人被教导模仿人们用英语谈判的方式,但事实证明这个机器人是一个弱势的谈判者,特别容易同意不利条件。第二个机器人的任务是最大化得分。这个机器人是一个更好的谈判者,但却使用了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未知语言。”
换句话说,这两个机器人都无法完成语言学习和正确谈判的复杂任务。不要误会我,这个任务是非常复杂的;此外,我也不知道如何或是否可以只从5000个句子里学习到有限的语言。
但是这些重要细节却被缺乏热点素材的媒体们忽略了。这个实验最初的目的是设计一个谈判助手,但结果却是与期望相反的。
根据媒体的报道,研究人员声称这种语言不是随机的,它拥有自己的语法。一些评论家认为语言的重复是为了描述数值。对于我来说,它看上去更像是短语溢出了缓冲区,结果被截断了而已。所以根本无法验证数值假设。此外,两个机器人难道仅根据稍有不同的数据集就能够使用同样的“发明语言”?所以,所谓的机器人起义到头来只是一些拥有不同训练数据集的机器人无法互相理解而已。
机器学习系统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调试。Peter Norvig表示,目前的机器学习就是一个“黑匣子”,拥有程序员最讨厌的特质。
“任何错误都会在整个系统中复制。改变一个条件就会改变一切。有些技术可以识别出这是错误,也有一些可以重新训练机器学习系统的方法,但却无法解决一个独立的问题。”
以谈判机器人为例,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是否是信号问题导致了机器人无法解析语言。事实上,我们甚至都无法理解机器语言的含义。也许我们可以假设语法是一致的,但是除非研究人员能够破译、回传或者理解机器人通信的内容,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聊天机器人的真实语言
先讲Facebook谈判实验的事情放在一边,让我们来想想机器人真的会从自己的语言中受益吗?
答案是肯定的。记住,我们所说的并不是自然语言。
你的手机可以显示互动地图,检测到你正在走路,在短信或通话中标记日期、位置,这些网络服务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不同的软件组件可以跨设备、跨网络进行交流。正是这种组件之间建立通信的能力,在20年前改变了软硬件的基础。
今天的机器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至少有一些机器人可以处理无限范围的数据量。有些机器人会将任务委托给预定义的网络服务,有些则会建立动态的方法目录,重新链接到正确的网络服务。
也许下一步,机器人需要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移动流量套餐,检测服务中的漏洞,或者与其他机器人进行通信来获得其他地区的服务信息。但是这些都不需要涉及自然语言处理。只需要在机器人之间建立起标准的请求和交互语言,就可以享受更加智能的网络服务。
来自OpenAI的Igor Mordatch研究侧重于让机器人在有限的宇宙内开发自己的语言。如上所述,这样的语言将取决于训练数据集,而且也无法成为机器人与世界进行通信的手段。
如今和未来的机器人需要一个更加复杂和灵活的方法,而且仍然需要一个标准且一致的知识表示体系。以谈判机器人为例,外部知识可以消除自然语言的模糊之处,从而让机器人掌握结构化、逻辑化的交易艺术。
腾讯科技讯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9月8日在清华大学洞见论坛上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科技越来越融入到各行各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浪潮里面,科技是我们所有产业界都必须要去关注的。
基于此,马化腾表示,腾讯希望加大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几个基础性要素的投入,并且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和各行各业、学界和研究界进行合作。
洞见论坛由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组研究中心、高管教育中心、EMBA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以“科技·驱动成长”为主题,还汇集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教授、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Brian K. Kobilka教授、斯坦福大学张首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汤晓鸥教授等知名学者。
马化腾表示,未来所有企业基本的形态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这是一个大方向。人工智能将影响到日常生活、商业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大趋势。场景和市场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市场,技术、人才都会跟着走。对于腾讯来说,我们更加关注在AI方面能做什么。
据悉,腾讯最近推出了腾讯觅影,可以用人工智能处理医学影像,进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早期筛查。
未来新兴科技的发展,马化腾认为,产学研结合将大有可为。腾讯正依托香港的国际化和高校资源,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人才和生产基地的大环境,正在做一些事情。前不久,腾讯举办了针对粤港澳三地高中生的首届粤港澳湾区青年营,增加三地青年的交流和接触科技的机会。
腾讯在产学研上已经有诸多实践。多年前,腾讯和清华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目前在包括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进行探索。今年,腾讯和清华大学合办了“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接触和了解前沿科技的机会,激发更多的思考与创新。
洞见论坛当天正值“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首期班开课。作为开课的重要活动,学员与清华大学师生及校友等共同聆听了洞见论坛的思想盛宴。2017年4月,腾讯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宣布战略合作,成立“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致力于为下一个独角兽注入科技创新的DNA。
作为腾讯开放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腾大学依托腾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产品思维和务实创业经验,连接腾讯内外部资源,赋能创业创新,希望助力中国创业者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它比最低存储容量配置的iPhone 7 Plus的价格高出125美元。实际上,iPhone本来就比相同配置和性能的Android手机比如谷歌Pixel和三星Note 8贵上几百美元了。
因此,这就有些风险了。苹果肯定希望新款iPhone发布后人们把目光放在这款手机有多酷上面,而不要去讨论它的价格有多高。
美银美林分析师沃姆希-墨翰(Wamsi Mohan)和他领导的团队最近跟客户们说:“任何超过1000美元的价格就像iPhone 8最低的SKU的价格一样,可能会对需求造成不利影响。”
那么,苹果将如何说服消费者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一款与他们目前仍在使用的手机一样的新手机呢?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马克-莫斯科维茨(Mark Moskowitz)及其领导的团队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他们认为苹果可能会通过赠送一年的免费服务比如Apple Music和200GB的Cloud存储服务来劝说消费者购买iPhone 8。一年的免费服务价值大约156美元,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iPhone 8的价格下降到844美元,更加有吸引力了。
莫斯科维茨的分析是建立在对无线服务客户进行的一项调查之上。调查发现若以1000美元的价格来销售,苹果也许只能售出大约4000万部iPhone 8,但是如果新产品附送Apple Music和iCloud存储服务的话,苹果大概可以售出6440万部iPhone 8。
巴克莱银行估计,这可以为公司贡献7%或98亿美元的iPhone收入。
巴克莱计划有一个令人信服的逻辑。Apple Music业务所在的苹果服务部门是该公司中唯一一个增长强劲的部门。通过在短期内免费提供服务,将新消费者锁定到苹果服务上,可能会给苹果带来巨大的回报。如果你所有的歌曲和照片都被锁在iOS里,就很难切换到非苹果手机。这就是为什么苹果的客户很难摆脱他们所依赖的各种iPhone应用的原因。
在近期财报显示手机业务持续面临沉重亏损情况下,相关消息透露HTC与谷歌达成协议,计划最快今年底前将手机业务转卖给谷歌,借此让谷歌可获得全面手机软硬件设计研发能力,而HTC则可因此摆脱手机业务沉重压力。不过,目前包含HTC、谷歌军未对此说法做回应。
此项说法源自工商时报取得消息,其中指出HTC因目前手机业务亏损压力持续加重,因此当谷歌有意收购将其收购,双方更传出已经进入最后洽谈阶段,预计最快年底之前将公布此项消息。
从HTC与谷歌过去合作关系来看,从第一款Nexus One合作开始,一直到去年推出的谷歌 Pixel,双方始终维持深度合作模式,同时HTC本身推行机种也多半由谷歌提供资源协助优化。
不过,当谷歌从去年开始主打自有品牌,并且开始强化本身硬件设计能力,而不再仅局限于软件、内容提供,而是希望能比照苹果软硬件均由自己一手包办,因此收购目前手机业务面临困境的HTC,或许将成为最划算的投资方案,而非从零开始累积硬件设计经验。
而将手机业务转让给谷歌后,HTC依然可在虚拟实境等应用与谷歌等厂商深度合作,甚至能在财报中摆脱沉重的亏损压力,并且全面将发展重心转向目前较多人关注的虚拟实境项目。
许多人对于HTC过去布局手机市场多年,却从原本极盛发展变成连今年热销旗舰机种HTC U11也无法挽回衰退局面感到惋惜,但从HTC先前开始强调转型成为科技公司,而非仅专注于手机产品研发,甚至后续更着重虚拟实境市场应用布局,或许也代表HTC已经看见手机业务将面临瓶颈,因此此时与谷歌达成转售协议,对HTC而言可能是不错的买卖。
至于对谷歌来说,也能因此获得手机硬件研发能力,甚至无需沿用过去Nexus或现在Pixel与手机厂商合作代工量产,一来可避免手机品牌厂商被视为沦落代工的窘境,同时也能对既有合作伙伴在软件技术提供部分公平对待,避免破坏原本Android操作系统公开、平等使用原则。
转售手机业务并不见得能立即改善HTC现况。
但HTC将手机业务转售给谷歌是否就能摆脱营运压力?短时间来看应该有点困难,一来在于许多人对于HTC的印象仍停留在手机品牌,二来即便目前HTC VIVE、与谷歌合作的一件式虚拟实境头戴设备吸引不少市场关注,但仍无法为HTC带来明显营收,同时市场对于虚拟实境应用仍处于观望阶段,加上微软等厂商开始主导价位更低的虚拟实境件验设备,就目前HTC VIVE价格即使已经调降但整件仍偏高,使得一般消费者购买使用意愿可能不大,HTC若仅将发展机会投注在虚拟实境市场的话,恐怕会有不少危险。
所幸HTC并非仅将重心压住在虚拟实境,同时仍在其他科技产品投入发展,例如先前推出的行动健康照护检测仪 「Tricorder」,或是透过手机扫描QR Code确认用药时间与相关资讯的「用药通」App,借此以转型科技公司形式布局创新市场发展,只是现阶段多是市场看法仍认定HTC为手机厂商,同时面临市场发展困境局面,使得HTC要能在此波逆势中重新站起,恐怕还是要花费更多力气,绝非单纯将手机业务转卖给谷歌就能获得改善。
给记者一个流行语,他可以扯上一天。给记者一个调查和探索的话题,整个行业都会连续几年反复炒作。即使这个话题是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不断接收到媒体有关技术灾难的警告。机器人和AI会让所有人失去工作就是其中之一。虽然IBM的Watson系统销售高于预期,但是人们仍然对此存有怀疑。而像富士康这样的公司,即使雄心勃勃,但自动化水平也才刚刚达到目标的2.5%。此外,有关自动化影响的研究也很少。主流媒体认为,技术和组织障碍可能很难克服。
如果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不足以恐吓公众,那就写写机器人起义吧。有关机器人最新的恐惧话题大概就是据说Facebook的两个聊天机器人发明了一种“秘密语言”,根据记者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种新语言让Facebook不得不终止了这项实验。
起因
2017年6月14日,TechCrunch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这项实验:Facebook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把谈判当成一种游戏。他们试图强制机器人了解游戏的规则和有限的谈判语言。
2017年6月15日,The Atlantic发布的一篇文章中隐晦的表示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对话和人类语言有着极大的不同。这篇文章宣称机器人不是在废话,而是开发了自己的语言达到谈判的目的。
这篇文章成为了机器人威胁论雪崩的开始。雪球越滚越大,细节也越来越多。到了7月底,媒体的报道变成了这样:“Facebook的聊天机器人使用只有机器明白的奇怪语言进行交流,Facebook研究人员处于担心关闭了系统。”
看到这样的描述,我几乎可以想象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在无菌室内检查着毒气管道是否断开,并相互辩论智能、灵魂的含义。(也许这不仅仅只是我的想象,但事实上,许多文章都在以终结者和西部世界的影响来描述这一事件。)
不过,随后Gizmodo和一向持怀疑态度的Y Combinator News开始质疑故事的真实性。美国著名的谣言粉碎网站Snopes也开设了对应的专属页面。
真相
这些持有怀疑态度的网站详细的解释了真相,表示并没有机器人起义发生,也没有人终止了这一实验。在话题热度炒起的前一天,New Scientist从技术角度解释了Facebook的做法:
“第一个机器人被教导模仿人们用英语谈判的方式,但事实证明这个机器人是一个弱势的谈判者,特别容易同意不利条件。第二个机器人的任务是最大化得分。这个机器人是一个更好的谈判者,但却使用了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未知语言。”
换句话说,这两个机器人都无法完成语言学习和正确谈判的复杂任务。不要误会我,这个任务是非常复杂的;此外,我也不知道如何或是否可以只从5000个句子里学习到有限的语言。
但是这些重要细节却被缺乏热点素材的媒体们忽略了。这个实验最初的目的是设计一个谈判助手,但结果却是与期望相反的。
根据媒体的报道,研究人员声称这种语言不是随机的,它拥有自己的语法。一些评论家认为语言的重复是为了描述数值。对于我来说,它看上去更像是短语溢出了缓冲区,结果被截断了而已。所以根本无法验证数值假设。此外,两个机器人难道仅根据稍有不同的数据集就能够使用同样的“发明语言”?所以,所谓的机器人起义到头来只是一些拥有不同训练数据集的机器人无法互相理解而已。
机器学习系统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调试。Peter Norvig表示,目前的机器学习就是一个“黑匣子”,拥有程序员最讨厌的特质。
“任何错误都会在整个系统中复制。改变一个条件就会改变一切。有些技术可以识别出这是错误,也有一些可以重新训练机器学习系统的方法,但却无法解决一个独立的问题。”
以谈判机器人为例,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是否是信号问题导致了机器人无法解析语言。事实上,我们甚至都无法理解机器语言的含义。也许我们可以假设语法是一致的,但是除非研究人员能够破译、回传或者理解机器人通信的内容,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聊天机器人的真实语言
先讲Facebook谈判实验的事情放在一边,让我们来想想机器人真的会从自己的语言中受益吗?
答案是肯定的。记住,我们所说的并不是自然语言。
你的手机可以显示互动地图,检测到你正在走路,在短信或通话中标记日期、位置,这些网络服务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不同的软件组件可以跨设备、跨网络进行交流。正是这种组件之间建立通信的能力,在20年前改变了软硬件的基础。
今天的机器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至少有一些机器人可以处理无限范围的数据量。有些机器人会将任务委托给预定义的网络服务,有些则会建立动态的方法目录,重新链接到正确的网络服务。
也许下一步,机器人需要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移动流量套餐,检测服务中的漏洞,或者与其他机器人进行通信来获得其他地区的服务信息。但是这些都不需要涉及自然语言处理。只需要在机器人之间建立起标准的请求和交互语言,就可以享受更加智能的网络服务。
来自OpenAI的Igor Mordatch研究侧重于让机器人在有限的宇宙内开发自己的语言。如上所述,这样的语言将取决于训练数据集,而且也无法成为机器人与世界进行通信的手段。
如今和未来的机器人需要一个更加复杂和灵活的方法,而且仍然需要一个标准且一致的知识表示体系。以谈判机器人为例,外部知识可以消除自然语言的模糊之处,从而让机器人掌握结构化、逻辑化的交易艺术。
腾讯科技讯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9月8日在清华大学洞见论坛上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科技越来越融入到各行各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浪潮里面,科技是我们所有产业界都必须要去关注的。
基于此,马化腾表示,腾讯希望加大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几个基础性要素的投入,并且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和各行各业、学界和研究界进行合作。
洞见论坛由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组研究中心、高管教育中心、EMBA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以“科技·驱动成长”为主题,还汇集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教授、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Brian K. Kobilka教授、斯坦福大学张首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汤晓鸥教授等知名学者。
马化腾表示,未来所有企业基本的形态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这是一个大方向。人工智能将影响到日常生活、商业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大趋势。场景和市场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市场,技术、人才都会跟着走。对于腾讯来说,我们更加关注在AI方面能做什么。
据悉,腾讯最近推出了腾讯觅影,可以用人工智能处理医学影像,进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早期筛查。
未来新兴科技的发展,马化腾认为,产学研结合将大有可为。腾讯正依托香港的国际化和高校资源,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人才和生产基地的大环境,正在做一些事情。前不久,腾讯举办了针对粤港澳三地高中生的首届粤港澳湾区青年营,增加三地青年的交流和接触科技的机会。
腾讯在产学研上已经有诸多实践。多年前,腾讯和清华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目前在包括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进行探索。今年,腾讯和清华大学合办了“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接触和了解前沿科技的机会,激发更多的思考与创新。
洞见论坛当天正值“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首期班开课。作为开课的重要活动,学员与清华大学师生及校友等共同聆听了洞见论坛的思想盛宴。2017年4月,腾讯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宣布战略合作,成立“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致力于为下一个独角兽注入科技创新的DNA。
作为腾讯开放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腾大学依托腾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产品思维和务实创业经验,连接腾讯内外部资源,赋能创业创新,希望助力中国创业者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
正文部分到此结束
文章标签: 节目 技术部 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 数码生活跟我来
版权声明:若无特殊注明,本文皆为( jsb )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也许喜欢: «科学微讲堂之”黑洞的建模“ | 科技微讲堂之“你不知道的西式婚礼”»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