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05 2015

数码生活跟我来之"手机陷入换壳时代的缘由"

首页 » 技术部节目 » 数码生活跟我来之"手机陷入换壳时代的缘由"   

科学技术很重要,数码生活跟我来。

Hello,大家好,这里是由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技术部为您带来的《数码生活跟我来》。我是主播芮明扬。

本期节目为大家分析手机为何再次回到换壳时代。

“科技以换壳为本”这句带些戏谑的口号最初是网友调侃诺基亚发明的,在那个智能机才初见端倪、功能机大行其道的时代,将诺基亚比作手机领域的半壁江山绝对恰如其分。在诺基亚的主导下,当时功能机更新换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变的造型加上多彩的颜色,其他诸如索尼爱立信LG也是如此,然而,随着苹果的出世,智能机将换壳为主、换色为辅的功能机打得体无完肤,一代巨人诺基亚也随之倒下。

但是,经过34年的狂飙突进之后,现在的智能机发展趋势却越来越像当初的功能机了,配置大同小异,竞争空前激烈。在这样态势下,有的玩起了情怀,有的谈起了态度,但不约而同的是,各家都推出了越来越多不同颜色的机型,从金粉到彩虹,从黑白到水粉应有尽有,搞得像要攒够七个颜色召唤神龙一样。除了颜色,机壳的材质也是玩出新花样,木质、皮质、金属、塑料、玻璃……足以让一款手机每天更换新感觉,而看回内部还是那个处理器,还是那个系统。种种迹象表明,我们仿佛再一次回到了换壳时代。

探究当下的智能机为何陷入换壳窘境的怪圈时,我们的目光还得放回到功能机的同期时代。

当时人们使用功能机的主要目的还是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顶多偶尔上上WAP网页和玩玩贪吃蛇之类的小游戏。出现这种情况的核心在于当时的硬件配置高度统一,而手机软件也可基本通用,比如诺基亚的S40,索爱的半智能系统,MTK平台的系统都能跑JAVA程序,在软件体验不能差异化、人们还不至于依赖手机的环境下,手机厂商为了增强竞争力,就只能从外观上下功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停地换设计或者外壳涂上不同颜色,借所谓的“个性”来开辟新市场。还记得诺基亚750073807系列经典手机吗?

如今的智能机市场也是如此,同质化的硬件配置已经激不起消费者太多的购买欲望,大部分厂商也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拿出什么独家的必杀绝活,三星有曲面屏、苹果有IOS,但像这类有独家绝活的厂商屈指可数,所以发展的轨道又回到了外观上来,只不过现在的玩法比过去更高级些,除了颜色还有稀奇古怪的各类材质。

    更为严重的是,当下手机江湖的现状是:新厂商越来越多,上游零配件供应商却越来越少,而且吞并退出的供应商逐年有之。这让厂商要在硬件配置上做出差异化着实太难,逼着各家不得不自己亲自上阵研发芯片,前有华为的海思麒麟,后有小米结盟本土厂商联芯科技,但仅靠SoC芯片要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无疑是杯水车薪,实际体验也没有因此有多大变化。反而外观上的出奇比较粗暴见效,特别是在苹果通过金、粉两色赚得盆满钵满之后,其他各家都迅速跟上,造就了芯片一样,外观造型百色齐放的机海景象。这就是硬件瓶颈下的竞争红海,如此相似的过去今日,让人不免感叹。

而为了避免来自上游零配件供应商造成的供应链压力,手机厂商开始走向自主研发的道路,但现在只有华为走得顺利一点。实际上如果较真来谈,华为最新的麒麟950本质上只是基于公版ARM架构设计的而已,离真正的自主研发还任重而道远,并且在性能上依然逊色于三星7420处理器和苹果A8处理器。反观苹果和三星,都拿出了自己设计的核心,三星更是掌握着ISOCELL影像传感器、UFS闪存、LPDDR4运存、AMOLED屏幕、14nm而现在已经是10nm的制造工艺等一大堆核心技术,使得其在手机硬件上一直处于业界领先水平,新一代的S6 edge更是在拍照方面夺走了iPhone长期霸占的头把交椅,这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厂商更有竞争力,而用户也能有更多选择。像索尼XperiaZ系列手机,始终保持IP68级别的防水防尘,让市场上其他有意愿甚至有行动的厂商退缩,如此技术,也让我们感叹,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厂商可以将三防手机做的比索尼更美。

而苹果方面也不弱,在核心技术上例如iOS系统、A9处理器等等,但重要的是苹果能带领起技术应用的潮流。比如指纹识别、蓝宝石玻璃、压感触控等等都是业界潮流风向标。实现的方式也不是自己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富可敌国的现金储备展开收购或者合作,使得短期内无法被竞争对手轻易复制。这种方式就像苹果在全球各地的代工厂一样,无需自己包揽全部。

然而,即便强如三星、苹果,也不得不通过不断推出新设计新颜色来维持新鲜度,可见手机厂商生存对于没有核心技术的国内厂商而言压力有多高。尤其是国内某手机厂商,在一口气推出了7种彩虹色的手机寄希望在千元机市场扳回一城,刚初见成效又立马更新发布9个颜色,使得版本数达到16种。瞬间成为当下“马甲”最多的手机。并且这种推出不同颜色的整机的方式并不能应用到旗舰机型上,只能在低端机上不断使用,这种仅仅提升观感而非用户体验的方式并不能持久,只能在一时博得用户的眼球,而非长期提高用户粘性。

不少国内厂商非常热衷于这种换壳游戏,背后的逻辑就是缺乏核心技术,难以一招克敌制胜,只能在技术难度、研发成本都较低的外观材质、颜色上多下心思。总之,这些厂商就是缺乏核心技术,从而在红海中挣扎而陷入被动。不能整体的提高自己的硬实力,反而在别的方面下功夫,只能说是旁门左道。

除了技术受限、竞争加剧之外,注重手机外观材料也是在顺应大屏趋势带来的变化。

众所周知,手机的内部结构还是较为复杂的,而现在手机屏幕变得是越来越大、机身越来越薄,如果不注重设计、加工,造出来的手机必定是又大又丑,显得非常笨重。所以其必须考量各种材质、提升工艺,避免iPhone 6上被坐弯的悲剧,具体呈现在产品上就是不断更新的材料外壳,让手机有更好的手感。

所以说,大屏智能手机时代不仅考验手机配置与性能,更多考验的是内部结构设计、材料选取、压铸/CNC等工艺的“内部功力”。而这种理应放在“里面”的加工/选材技术,只是被厂商们“顺便”拿出来高谈阔论罢了,手机发布会就因此变成了“一块金属的旅程”。而工艺和选材的改变也是大屏潮流所趋,使手机在一定的手掌面积上能更好的贴合。

换壳换肤色的套路从用户层面上来说,用的好的厂商也屈指可数,比如,国产新晋厂商一加,从一加一开始,就用上了可更换后盖,磨砂黑,babyskin,凯夫拉,竹制等等,都被充分利用,而让手机的个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一直到去年发布的一加二,都广受国内外用户好评。说到换色,就不得不提到被联想收购并回归国内的摩托罗拉了,官网上的motomaker提供很多的配色,让用户可以有更个性的定制。

智能机发展陷入停滞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了,为此各家也纷纷在探索新的出路,智能家居、穿戴设备、VRAR技术等等都方兴未艾(ai)地逐一登台表演,但至今没有一个成气候威胁到手机的存在,就像手机没有灭亡PC、电视没有灭亡广播一样。而众多智能设备的登场反而吸引了不少厂商向手机周围市场进行辐射,而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生态”。他们希望通过生态的包围,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且在这个新兴市场上拉拢用户,从而提高用户粘性。

智能机的现状的确在反复以往淘汰的换壳换色等老招数,估计等明年骁龙820上市也不会有多大起色。毕竟市场上处理器的品牌屈指可数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在功能上出现新突破,否则,换“壳”时代还将延续。细数近年来手机市场上出现的黑科技,如OPPO N1的翻转摄像头让我们脑洞大开,三星S6edge上的曲面屏叫好又叫座,索尼XperiaZ5上为VR技术而准备的4K屏让人惊艳,苹果iPhone6s上的3D-Touch使交互逻辑又增加了一个维度,还有国产厂商努比亚通过玻璃角度实现的最接近的屏幕无边框等等,还有如今依然只出现在展台的柔性屏,无法普及的更强的电池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的超声波指纹传感器,还处于想象中的投影、无边框,以及现在VRAR技术的快速发展,都让我们对于手机的未来依然抱有极大的期待。

好啦,本期的数码生活跟我来到这里就要跟大家说再见啦,本期节目由校有线广播台技术部芮明扬为您制作,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访问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节目点播平台play.hdgbt.com或关注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微信点播收听我们的节目。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正文部分到此结束

文章标签: 技术部 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 数码生活跟我来 黑大广播 节目发布 数码生活

版权声明:若无特殊注明,本文皆为( jsb )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也许喜欢: «科学微讲堂之"过目不忘的奥秘" | 科学微讲堂之"大洋彼岸所引发的思考"»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