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19 2016

数码生活跟我来之“手机拍照有无替代单反的可能”

首页 » 技术部节目 » 数码生活跟我来之“手机拍照有无替代单反的可能”   

科学技术很重要,数码生活跟我来。

Hello,大家好,这里是由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技术部为您带来的《数码生活跟我来》。我是主播姚一婧。本期节目和大家讨论手机的拍照及屏幕。

手机拍照有无替代单反的可能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成像水平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包括OIS、白平衡、场景模式、光圈等以往专业相机的术语在手机上面也非常常见。因此不少摄影爱好者 最常使用的拍摄工具已经不再是单反,因为智能手机够轻便,塞在口袋中就能够走遍天下;够简单,不用去调试太多参数,按下快门就能得到不俗的样张;易分享和 后期处理,各种APP可以让你轻松的P图和分享朋友圈。那么手机拍照是不是真的能够取代单反相机呢?

       首先要知道,像素不等于成像质量。

智能手机摄像头早就已经进入千万像素时代,1300W像素镜头即使在千元机上面都已经非常普及,部分高端机型已经达到1600W2000W,当然还有 像Lumia 1020这样的另类,它的像素达到4100W,可以说在镜头像素方面,智能手机已经超过了单反相机。高像素的好处在于可以记录更多的像素点,如果我们需要 放大相片查看细节时,高像素要比低像素更加清晰。Lumia 1020还可以实现将周围的几个像素点“汇聚”成一个超级像素,带来更优质的的图像表现力,即使放到最大也依然清晰。

不过这并不代表高像素等于高成像质量,因为决定成像质量的还包括感光元件、软件优化等等。相对单反相机来说,智能手机的感光元件尺寸要小的多,感光元件 尺寸俗称“底”,目前智能手机中底最大的就是松下CM1,它的尺寸为1英寸,不过带来的问题是镜头硕大、凸出,有悖于智能手机轻薄化发展的大趋势,智能手机常用的尺寸相比单反相机采用的APS-C画幅甚至全画幅来说简直就不值一提,遇到弱光高感的拍摄环境,小底的智 能手机们就会出现明显的噪点。底小,这是目前智能手机夜景拍摄难的主要原因。

       除了受限于体积无法搭载大底传感器造成的暗光拍摄较差的问题,智能手机拍照的难点还表现在长焦端,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智能手机都是采用数码变焦,因为 数码变焦是依靠软件通过插值计算放大原始像素点来实现变焦放大效果,所以会出现非常明显的画质降低,这种方式可以总结为放大图片牺牲画质。

      号称“无损变焦”的Lumia 1020则采用完全相反的方式来实现变焦放大,其配备的4100万像素摄像头在拍摄时可以记录足够多的像素点,当用户需要局部放大时,通过将四个像素点压 缩为一个来实现,但是只能得到500万像素的相片,总结下就是通过缩小像素来提升画质。而通过后续的测试显示,Lumia 1020所谓的无损变焦其实叫做低损变焦更合适,因为它能够做到的最大无损变焦是2.75倍左右,超过这个倍数还是要用到像素插值的方法来实现。

      单反相机采用光学变焦,光学变焦是通过调整镜头、物体和焦点的位置来改变镜头的焦距,让远处的景物变得更清晰,这是真正的无损变焦,镜头像素和拍摄相片 像素都不会因为变焦放大而出现损失。所以一些思想前卫的手机厂商将光学变焦功能移植到手机上面,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三星Galaxy Zoom系列,不过它也遭遇到与智能手机轻薄化发展相悖的问题,因此这类光学变焦手机基本上就是昙花一现。

既然将光学变焦和手机集成会 影响到轻薄化,那么如果将它们分开也能具备光学变焦功能呢?索大法陆续推出QX外挂镜头系列,通过WiFi以及配套的APP,让用户在手机端可以操控QX 外挂镜头进行拍摄,不过这类镜头也有明显的缺陷,一是价格不菲,二是同样不方便携带,用下来会觉得还不如直接背个单反省心。

   手机拍照相比单反最大的优势就是便携性,而单反的优势在于大底和光变,看起来它们就像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想要便携就远离大底和光变,想要更好的成像就远离便携。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假如一款手机同时具备这些特点,手机代替单反的时代就来临了呢?

         华硕近日发布一款主打拍照的智能手机鹰眼ZenFone Zoom,该机支持3X光学变焦,看上去相比单反有较大的差距,只是达到便携式数码相机的水准,不过该机的镜头并不会出现三星Galaxy Zoom系列的外突现象,便携性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是目前全球最薄的三倍光学变焦手机。它能够实现1300W像素无损3X变焦放大,将远处的人物景色拉 进依然清晰。

         根据了解,华硕研发这款手机花费了两年时间,而且单单镜头就找了七家有光学设计厂商,最终才选择和日本HOYA合作,因为HOYA能够制造出最大光圈的 最轻薄的镜片,通过将10枚高透光的精密镜片装备在鹰眼ZenFone Zoom上,通过棱镜二次反射式变焦构造实现了产品体积轻量化。HOYA镜片具备出色的抗耀光、防畸变、高净度等特性,非球面镜片、棱镜及低色散玻璃镜片 等被巧妙置于紧凑元件内,其中非球面镜片与玻璃镜片各有4组,棱镜2组,实现3倍光学变焦和12倍总变焦,并具备高度实用的4OIS光学防抖功能。

        当然,虽然华硕ZenFone Zoom将光变手机做的比较易于携带,但它的cmos尺寸只有1/3英寸,和ipnone 6一样,华硕使用的是PixelMaster技术来弥补这个缺陷。PixelMaster提供弱光、逆光、微距、超清画质、夜景、美颜、GIF动画、景 深、手动等多达18种的智能拍照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硬件的不足。

       总的来看,华硕鹰眼ZenFone Zoom虽然解决了光学变焦手机不方便携带的问题,但它还不足以替代单反相机,毕竟在目前的技术实力下,手机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塞下大底CMOS,体积限制了手机拍照的发展,鹰眼ZenFone Zoom要替代的更像是微单。

       华硕鹰眼ZenFone Zoom开拓了一个发展路线,相信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便携性光学变焦手机的出现,它们将成为用户日常拍摄以及艺术创作的主力,只有一些非常专业的拍摄需求才会用到单反。

        除了手机镜头外,另外一个聚焦点就是手机屏幕,而屏幕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分辨率最高提升到了4K,即索尼的Xperia Z5 Primium。发展至今,手机机身增大同时屏占比在不断增长,从魅族提出超窄边框的概念后,手机厂商边框竞赛就开始,最窄记录也在被一次次刷新。不过 近来另外一种无边框概念频繁出现在众人眼中,那就是ID无边框技术,乐视的贾跃亭将这个概念热炒之后,众多厂商纷纷跟进推出了“无边框”手机,前段时段姗姗来迟的小米5白色版也同样采用了所谓的“ID无边”设计,厂商热衷于推出此类产品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目前无边框技术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视觉无边”另外一种则是“ID设计无边”。事实上市面上的手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无边框,各种“无边框”手机依旧是存在边框,只是运用各种技术达到视觉上没有边框的效果。

屏幕黑边解决不掉?没问题,这并阻挡人们对于无边框的追求,前文所提到的“视觉无边”也就成了手机厂商中的替代方案,代表的品牌就有夏普。

夏普采用的技术对屏幕进行斜边切割处理,利用屏幕折射的原理,从视觉上就看不见黑边。而在国内,nubia Z9也利用相似的原理,将其玻璃边缘经过2.5D打磨形成弧线,达到无边框的视觉冲击效果。

ID 设计无边”则是另外一种做法,其中的ID是工业设计的简称,指的就是在设计手机时就不再专门考虑传统手机中或黑或白的左右边框,直接将屏幕的面板左右延伸,可算是屏幕和边框一体。至于乐视的是利用全悬浮技术,让包含黑边的显示屏这块玻璃微凸于边框表面,凸出来的屏幕 就没有中框,其中ID无边框中的“边框”指的是中框,对于我们常规理解的手机黑边还是存在的。

相比较“视觉无边”,“ID无边”在黑色或是深色壁纸的前提下,屏幕还是能获得良好的一体性,不过更换浅色壁纸后就会产生“大黑边”的效果,因为备受用户所吐槽,那么为何还是有很多厂商推出类似的产品呢?

其实厂家都清楚消费者对于无边框的热爱与追求,所以推出一款“无边框”手机定会成为科技业界与用户关注的焦点,对于品牌形象也有着良好的提升,可这样名利双收的事情却没有厂商站出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就其原因来说,现阶段无法达到真正的无边框的技术有两个难点,其一是液晶本身就存在黑边,液晶屏幕中的“液晶”顾名思义是“液态的结晶”,它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也拥有晶体的性质具有流动性和各向异性,因此必定要用一定界限的空间限制液晶的流动。

为了防止液晶泄露,当它被灌注在面板夹层内时就要进行边框封胶。正是由于边框胶的存在,液晶屏的边框无法消失,只能随着工艺的提升,做得越来越窄。所以简单来说现在的手机只要还在使用液晶屏幕,那么它就不可能无边框。

其二,由于液晶屏幕和外层玻璃容易碎裂,最外层的保护措施自然也是必不可少,中框一加又增加了不少边框厚度,黑边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对手机厂商来说,手机的成本绝对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它直接影响了手机的售价,而当手机的价格大范围超出市场预期,那么不论技术又多酷炫,也不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因为普通消费者并不想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我们知道此前并未有厂商做出无边框产品,没有参考先例的情况下,要想制造一款无边框手机,这就意味厂商需要投入的人力,研发的成本非常巨大。

另外从目前手机供应链的来看,越是成熟普及的技术,其成本也就越低。我们知道屏幕的成本占整个手机成本的一个很大比重,因此即使研发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没 有足够的材料支撑的前提下,只会大大增加制作成本,在市场上也会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底子不厚的厂商绝对不会冒然尝试。

近年来智能手机行业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几年前能够代表身份地位的高端智能手机,现在已经遍地都是,iPhone也已沦为“街机”。而在处理器、摄像头、屏幕等参数都达到相对饱和状态,“配置战”和“价格战”玩到用户习以为常之后,各大手机厂商只好利用营销噱头来吸引用户的注意。

还记得早些年间,定制手机风暴席卷整个搞机圈,包括崔健推出的蓝色骨头定制手机、周杰伦投资公司Ucan推出的第一部定制手机,韩庚手机打出的口号“庚phone不跟风”等。一众厂商利用明星定制手机这一概念,赚足了粉丝眼球。

今天在激烈竞争下,手机厂商在营销上的投入似乎来的更加直接有效,我们从大型发布会比比皆是,各种广告屡见不鲜就能看出,定制机褪去明星的光环后,无边框俨然成为热点,活跃在我们话题中。

创新与营销是两个相悖的概念,现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是一片热土,每个厂商都想占据一席之地,但当消费者对各种营销和噱头免疫力提高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比起探讨ID无边设计是实用美观还是噱头这个问题,笔者想也许多点三星曲面屏幕或是oppo闪充技术,会带给我们更实在的使用价值。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无边框手机的一定会出现,但就目前,或许极窄边框更为受用户欢迎。

好啦,本期的数码生活跟我来到这里就要跟大家说再见啦,本期节目由校有线广播台技术部姚一婧为您制作,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访问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节目点播平台play.hdgbt.com或关注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微信点播收听我们的节目。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正文部分到此结束

文章标签: 技术部 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 数码生活跟我来 黑大广播 节目发布 数码生活

版权声明:若无特殊注明,本文皆为( jsb )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也许喜欢: «数码生活跟我来之"国际漫游" | 科学微讲堂之“机器人的短暂胜利”»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