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26 2016

数码生活跟我来之"国际漫游"

首页 » 技术部节目 » 数码生活跟我来之"国际漫游"   

科学技术很重要,数码生活跟我来。

Hello,大家好,这里是由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技术部为您带来的《数码生活跟我来》。我是主播马双莉。

本期节目为大家浅析手机厂商的漫游服务,以及最近科技圈发生的大事。

       随着智能手机行业渐显饱和,而且硬件发展进入瓶颈期,产品同质化越演明显。因此,为了挖掘更多的市场需求,手机厂商便不断地涉及各种智能硬件以及体验服务。如,手机厂商凭借手机硬件入口的优势,纷纷进入了移动支付市场,而移动支付也成为行业备受关注的热点。然而, 除了移动支付之外,手机厂商纷纷推出国际漫游服务的举措也相当值得关注。

      最早在去年7月份,华为推出‘天际通’的国际移动数据漫游服务后,金立、奇酷和锤子等厂商也接二连三地推出了类似的国际漫游服务(仅提供当地数据服务,不提供语音服务)。此外,三星在Galaxy S7/S7 edge国行版发布会上也宣布了推出‘S漫游’服务。

      由此看来,国际漫游服务和移动支付一样,都成为厂商今年的关注点。那么,手机厂商为何要插足国际漫游服务?其相对国内三家运营商的国际漫游服务又有什么 优势?未来国际漫游市场的格局又将如何变化?对我们的国际漫游消费方式又有怎样的影响?我们不妨带着这些问题,尝试解读目前手机厂商国际移动数据的漫游服 务。

早前,国际漫游市场的定位人群主要是频繁 出差的商务人士,如华为去年推出的‘天际通’服务便是主打高端商务市场。然而,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海外旅游消费已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我们对移动 数据上网需求也明显提高,如用手机拍照分享、翻译、查地图以及叫车等等。所以,国际漫游服务的市场也越来越大。

     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在境外满足自身移动流量需求的消费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使用运营商的漫游服务,不但资费昂贵而且开通也比较麻烦,如某人出国发条朋友 圈就被扣巨额流量费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而另一种方法就是购买境外当地的电话卡,可以享受当地便宜的流量资费,但还是难以避免购置电话卡和网络设置等不 便。

所以,手机厂商为了提供更人性化的体验便在产品中内置了漫游服务。如华为天际通、金立、奇酷和锤子漫游服务等等,不但资费的着较大 的优势,而且使用时并不需更换SIM卡,甚至无需插入SIM卡都能使用漫游数据上网。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厂商提供的漫游服务只能在各自的产品上使用,而且 目前仅支持部分高端机型。

     手机厂商提供的漫游服务通常内置在手机系统中,所以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以锤子漫游为例,该服务可以在设置菜单中的‘蜂窝移动数据’中开通,点击‘漫游服务’后便可以选择购买不同地区的移动漫游流量。选择地区后,便可以看到当地流量套餐的详情以及具体售价。如,香港地区的售价为15/天,套餐包含 300MB的流量,超过后会给予限速。

     由于该漫游服务不是手机SIM卡的运营商所提供,所以并不是采用扣取话费的方式收费,而是通过其它平台进行收费,如锤子漫游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收费,而华为天际通则通过华为钱包收费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采用这种预付费的方式收费,可以避免类似流量‘偷跑’而产生巨额流量费的风险。

     成功购买后,我们可以在漫游服务的功能菜单中找到相应的订单。而当我们出境进入服务区后,锤子漫游服务会激活相应的套餐,而我们只需进入订单页面点击 ‘开始使用’即可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该漫游服务并不用更换SIM卡,甚至无SIM卡也可以使用,所以并不影响原来SIM卡的使用(可关闭原SIM卡的移 动流量数据,避免产生额外费用)。

     此外,金立、奇酷等厂商提供的漫游服务都和锤子漫游相似,所以在此就不再过多介绍。而华为天际通的功能则要更加丰富,除了漫游流量外,天际通还提供了100万个海外免费热点连接的“全球WLAN”服务。

     对比不同手机厂商以及国内三家运营漫游服务来看,各厂商提供的漫游服务的收费还是相对比较实惠。从体验来看,手机厂商的漫游服务也非常易用。因此,综合资费和便捷程度来看,手机厂商提供的漫游服务可以说是目前最方便实惠的选择。

     既然华为天际通、金立、奇酷和锤子等漫游服务没有通过手机号码扣费,而且也完全能独立于手机SIM卡使用,所以这些漫游服务完全绕过了国内三家运营商。那么,手机厂商到底是通过什么形式来消费者提供漫游服务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各手机厂商推的漫游服务可以允许手机没内置SIM卡的情况下,都能照常使用漫游数据服务。之所以能够实现该功能,是因为手机硬件 本身提供了“虚拟SIM卡”,也就是说通过虚拟SIM卡技术(MultiSIM)在手机中虚拟当地运营商的SIM卡来实现连接移动数据。因为手机能否漫游 与SIM卡中存储的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有关。如果将IMSI存储在手机芯片中,在需要的可以调取使用,所以原则上能摆脱手机SIM卡的“依赖”。而事实上,我们很早之前就接触到该技术,早前我们购买美版iPhone所使用的卡贴便是使用该技术。

      尽管在技术层面实现内置漫游模块并不复杂,但如果要提供漫游服务,最大的难点便是获取各国当地运营商数据连接的接口。因为在国外电信市场,企业只需要与 基础运营商签订资源转售协议便可以成为虚拟虚拟运营商直接将资源卖给消费者(在国内除了与三大运营商签订转售协议外,还须得到工信部的批文)。因此,各厂商只需跟各国对应的运营商合作,便可能提供漫游服务。

       华为推出的天际通正是与各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运营商签署了转售协议,而将获得数据流量打包卖给消费者(变相转售)。但是,如果和各个国家或地区运营商谈合作,可能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或经济成本,而且其它厂商也没有华为在通讯行业中的 “威望”’。那么,锤子、金立、奇酷等手机厂商又是如何获得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移动数据接口?

      而事实上,锤子、金立、奇酷和三星等手机厂商的漫游服务的技术支持以及资源都是由虚拟运营商所提供的,如金立、奇酷和三星背后虚拟运营商是263移动通信(锤子漫游由红茶移动提供)。263移动通信是国际漫游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拥有国内、香港和美国的虚拟运营商资质,而且也和超过140家的运营内建立了合作关系。

所以,金立、奇酷和三星等手机厂商只要单独和236移动通信建立合作关系,236移动通信利用自身移动核心网可为各手机厂商定制不同的移动数据漫游服务。此外,虽然多数手机厂商都是和236移动通信合作,但谈由于妥的价格不同,所以资费自然也不尽相同。

      事实上,各手机厂商纷纷推出漫游服务的用意并不是进入国际漫游市场,因为利润空间并不太,而且目前除了华为,其它手机厂商的漫游数据资源都来自不同的虚 拟运营商。然而,各手机厂商纷纷推出漫游服务的举措,除了战略布局外,主要还是想通过推出这些新功能来提高自家产品的竞争优势。

      由于实惠的价格,手机厂商目前应该很难上漫游服务上面直接获得利润,甚至有能亏损。事实上,手机厂商推出漫游服务在本质上可以说理解为通信业务和手机业务结合的销售行为,通俗来说就是各厂商手机产品的增值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要用我这些实惠的漫游套餐,那你就得买我的手机。

      然而,真有用户为了使用漫游服务或移动支付功能去购买新的手机产品?就目前而言,我相信很多消费者给出的答案者是否定的。但是,若当这些功能全面普及的时候,如果自家的产品还不支持这些功能便会处于尴尬的境地。举例子来说,就好像现在绝大部分产品都支持指纹识别时,而不支持指纹的锤子T2但显得非常尴尬。 所以,手机厂商纷纷推出漫游服务的主要用意是为了提高自家产品的竞争优势。

     虽然说手机厂商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进入国际漫游市场,但是厂商纷纷绕过国内三家运营商推出漫游服务举措的确有可能倒逼它们调整漫游资费的结构。

     早前,如果我们出境旅游或出差的时候,主要都是使用国内三家运营商的漫游服务。此外,也有消费者使用卡贴配合手机SIM卡充当虚拟SIM卡号码,从而享受廉价的移动数据,但缺点是国内号码暂时无法使用。然而,随着智能手机支持的网络制式以及频段越来越多,而且双卡双待的设计也已经普及。所以,现在消费者倾向直接购买境外当地的流量卡使用,不但实惠而且也比较方便。

     而手机厂商纷纷推出漫游服务后,又给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而且资费也相对实惠。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还要比购买境外当地流量卡的方法实惠。比如,小编要过香港游玩几天要使用当地移动数据上网,相比之下可以发现还是手机厂商的漫游服务更加实惠。

     然而,手机厂商提供的漫游服务事实上仅是236移动通信等虚拟运营商变相转售漫游数据资源的一种形式。而且,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虚拟运营商提供了类似实 惠的国际漫游服务。如,商蜗牛移动推出的热门旅地的免卡。以美国免卡为例,售价仅为180元却包含美国当地30天不限上网经及通话,相当实惠。最重要的 是,厂商手机纷纷和虚拟运营商合作,能有效促地进了这些虚拟运营商国际漫游服务的普及,从而倒逼国内三家运营商调整现有漫游资费结构。

由于手机厂商的漫游服务无论在单价还是流量总额都要比国内三家运营高的更有优势。所以运营商如果想要提高自己国际漫游服务的竞争力,只能选择降低资费。而厂商纷纷推出漫游服务的举措,最终极有可能加速国内三家运营商下调国际漫游服务的资费。、

另外,在本周二凌晨,苹果召开了春季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仅仅一个小时,并没有给我们惊喜,与此前的爆料也相差无几,发布了4英寸的iphone se,9.7寸的ipad pro以及与之相配的smart keyboard,最新的ios9.3系统,除此之外,在发布会结束后,苹果默默地在官网商城推出了新款的官方保护套。iPad mini 和新款 9.7 英寸 iPad Pro 的官方 Smart Cover 颜色多达 11 种,而 iPad mini 4 iPhone 6s / 6s Plus 的官方硅胶保护套颜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14 款。更轻快的颜色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除了硅胶壳推出更多配色,质感更为细腻的真皮质保护套的配色也增加了好几款。苹果在新 Macbook 这款极其轻薄的笔记本产品上只配备了一个 USB C 接口的设计,已经被消费吐槽已久。不少用户抱怨称自己新电脑的接口完全不够用,甚至要想把 iPhone 与新 Macbook 连接,都要借助一个转接头把 USB C 转换为更为常见的普通 USB 接口。还好苹果官方商城刚刚上架了一款 USB C Lightning 的数据线。新 Macbook 的用户以后就无需在连接 iPhone 的时候使用转接头了。这款 USB type C Lightning 的数据线在苹果官网的售价为 188 元人民币,长度为 1 米。

      苹果在2016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全新的iPhone SE,这是苹果时隔两年半之后再次推出4英寸屏幕的小尺寸iPhone,上次还要追溯到2013年秋季发布的iPhone 5s5c

      尽管苹果仍然是目前全球领先的手机制造商,但不可否认,在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对手逐步追近、全球经济遭遇压力的情况下,iPhone也正遭遇增长的瓶 颈。根据去年10-12月的财报,苹果第一财季共售出7477.9万部iPhone,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有预测称,截止3月底的本季度将成为苹果 iPhone史上首次同比销量下滑的一个季度。

      显然,等不及秋季的iPhone 7,苹果亟需一款iPhone来提升销量,于是更小更便宜的产品成了苹果的选择。在苹果看来,4英寸的产品仍然是很多用户所青睐的,特别是在中国,有超过 一半的用户第一款iPhone4英寸的。苹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这家公司卖出了3000万部4英寸的iPhone,考虑到在售的仍然是两年前的产 品,这一数字的确非常可观。

     于是,新发布的iPhone SE延续了5s的设计,但配置直接升级到了6s的水准,包括更强的处理器、更好的摄像头、对Apple Pay的支持,从而一跃成为一款性能主流的产品,苹果希望这款产品能进一步满足喜爱小屏的用户需求。而3288元其的价格也让它成为苹果史上上市价格最低 的iPhone,显然这是一款期望走量的产品。

     不过在我看来,iPhone SE是否能实现苹果迅速提升销量的目的仍然存在疑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iPhone SE采用了5S的而非传闻中缩小版6s的外形设计,这让它和两年前的产品没有区分度,也不符合已经被上两代产品引领的审美风格,或许难以刺激用户购买欲;

     2、尽管仍然有不少用户青睐小尺寸屏幕,但这两年来用户对屏幕尺寸的接受度一直在提升,苹果以此前的数据做出乐观预期多少有点“刻舟求剑”;

     3iPhone SELTE网络支持上仅为150Mbps级别,不符合国内三大运营商今年力推的300Mbps4G+,因而很难成为运营商主推的产品,这或许也是目前尚未有运营商公布发售详情的原因;

     4、尽管已经是史上最低价的新品,但iPhone SE国内3288元的售价还是不够亲民,我们此前的猜测其售价或许会是2888,对于定位于“入门级iPhone”的产品来讲目前的售价仍有些高。

     当然,从苹果历次都用销量打破质疑的经验来讲,笔者的以上分析也很可能被打脸。而且,抛开销量不谈,对苹果来讲或许这款产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使得苹果的iPhone的发布节奏和产品组合出现了实质性变化。

     苹果上一次改变产品组合是在2013年,此前它每年只推出一款新品,而当年秋季则一举发布了iPhone 5siPhone 5c,此后的两年苹果都是一次推出4.75.5英寸两款新品。其在售的产品组合通常是新品+一年前的产品+两年前的产品。

     而在此次春季发布会之后,苹果很可能延续每年发布两次iPhone的节奏,可预见当秋季推出iPhone 7iPhone 7 Plus之后,苹果在售的产品组合将是iPhone 7系列、iPhone 6s系列和iPhone SE,也就是新品+半年前的产品+一年前的产品,这样的产品组合无疑会更具竞争力。

     事实上,目前主要的安卓手机厂商都会在一年 发布两款核心产品,比如三星的S系列和Note系列、华为的P系列和Mate系列,单款产品生命周期通常为一年。此前苹果的产品则都需要服役至少两年,在 后期硬件性能已经非常吃力,也无法实现苹果推出的新功能。现在开始,苹果在产品组合节奏上会完全与安卓阵营同步,其他品牌已经没有了可以打的时间差。 

     正如苹果对iPhone SE的总结:“一小部的一大步”,看起来这是槽点满满的一部小产品,但对于苹果其实是一大步的跨越。谁说苹果已经走向衰败?竞争才刚刚开始。

     好啦,本期的数码生活跟我来到这里就要跟大家说再见啦,本期节目由校有线广播台技术部马双莉为您制作,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访问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节目点播平台play.hdgbt.com或关注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微信点播收听我们的节目。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正文部分到此结束

文章标签: 技术部 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 数码生活跟我来 黑大广播 节目发布 数码生活

版权声明:若无特殊注明,本文皆为( jsb )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也许喜欢: «科学微讲堂之"非诚勿扰背后的数据分析" | 数码生活跟我来之“手机拍照有无替代单反的可能”»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